地址:秦淮中心:南京市秦淮区万里商务中心1层(地铁1号线张府园站2号口) 江北中心:南京市浦口区柳洲东路189号1层(地铁3号线柳州东路站2号口)
报名热线:孔老师:17314450326 张老师:18114032290
谈到行为,首先要了解行为的类型,行为发生的原因,以及行为变化涉及到的因素,当我们谈到行为的增加或削减的时候,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。
行为分为以下两种:一种行为,希望他增加,以后多多出现的;另一种行为,希望他不要有或逐渐减少,以后不要再表现的。
孩子的任何表现都有其功能,对行为功能的确认要建立在行为ABC的信息上,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,他为什么要这么做,什么原因使孩子有这样的表现,这些都是通过信息获得而不是主观臆断。自闭症人行为的功能有:获得关注;逃脱/回避;得到喜欢的东西;自我刺激。关于行为的第三个功能,得到喜欢的东西,他想要的这个东西不是说待会下课给你或回家会有,这个是指能够立即拿到的,可以吃的,玩的等。对于行为的第四个功能功能,自我刺激,他们会有一些举止表现,很多人将其视为问题行为,类似摇晃身体、挥动自己的手、转圈等,我们要关注并尊重自闭症人本身对自我刺激的需求。
当孩子在我们面前出现一种行为时,首先不是关闭大脑,而是想他在跟我表达什么,我们要成为孩子这种行为表达的理解者。
一个行为的削减是一个计划,而不是一个窍门,为了保证计划的有效性,我们要尽早开始,当他出现问题行为的苗头时,就要开始进行干预,不是等孩子的行为已经成型了,成为他的一种习惯,那个时候行为干预就会变得软弱无力。对于问题行为削减,早发现早干预是其重要原则。在削减孩子问题行为的时候,参与到孩子日常生活中照料的人都要共同参与,包括兄弟姐妹、爷爷奶奶,所有人按照统一的原则共同参与,确保计划的有效性。
正性行为支持是问题行为削减中的重点,对孩子问题行为削减不是告诉他,你不能做这个,而是你不希望孩子做这个,那你希望他怎么做,如果他不做这个了,做了你希望做的行为,他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,我们要对奖赏方案有明确的思路。
在制定行为改变(削减)方案时,首先要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,自闭症人的行为管理所有目标,都放在孩子社交状态上,比如,他能独立上厕所,而不是随处大小便,那他和周围人社会交往关系就得到很大改善,别人对他的接纳力就会增加,因为孩子问题行为减少,正性行为增加,社会交往关系和社交生活状态就得到改变。孩子行为社会适应性提高了,他的社区融合,他的就学,整个过程被接纳的程度就会大大提升,所以社区生活的融入是行为管理的重要目标,孩子融入在社区的某一个环境,比如幼儿园、学校、超市、饭馆等这些都是特定环境,能够融入这些环境是重要的目标。行为干预/管理最终目标:融合。有效的行为方案要具备这样的条件:这个方案中提供了同龄的普通孩子接触的环境,通过同龄伙伴知道常规的社区生活,其他人的生活模式和反应是什么,一定不要忽视孩子在日常场景中训练的机会。
问题行为的削减,看他和之前相比是否有进步。如果问题行为不是那么严重,正性行为支持放在首先,除非问题行为已经对他或身边人日常生活严重干扰或对健康有影响。
行为管理也要设计真实的场景,不仅局限于训练室的场景,泛化能否成功是孩子新技能是否建立的衡量标记,一个孩子能否学习,自我控制能力一定是能泛化到生活中其他场景中去的。因此,在普通的社区生活场景中,孩子有练习提高他们社区生活行为能力的机会不可或缺,从小就有接触社会机会,在行为干预计划中也要出现,而不是让孩子在机构中干预2年,然后再放出去。
问题行为削减,其实万变不离其宗,了解行为管理的基本原则,通过行为ABC的分析,知道行为产生的前景,行为的功能,针对性的采取措施,通过强化的手段,引导孩子的正性行为,当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,不是所有自我刺激行为都要削减,一般自我刺激行为都是孩子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发生的,随着年龄的增加,这些行为也会慢慢减少。